為什麼要好好寫 Plan
病歷寫作的中心思想,是讓我們對病人每一個問題有「評估分析」及「處置計畫」,書寫能幫我們理清思路,在忙碌一天後回顧病人時,釐清目前的進度、以及重新思考接下來到底要做什麼,進而使值班、接班者能更快進入狀況。所以,怎樣算一個合格的 Plan?我們可以這樣自問:
- 交班時,我們能和接班者對著 Progress note 上的 Assessment 和 Plan,不需要額外打開醫囑或工作筆記,就詳細交代病人的病況重點與治療計畫嗎?
- 如果自己值班時看到當班醫師寫這樣的 Assessment 和 Plan,能夠在不打開醫令系統的情況下,知道病人的處理進度和計畫嗎?
- 如果 2. 的答案是否,那是因為我們懶得寫/忘了寫呢?還是因為根本不清楚?
其中,第三個問題一定要對自己誠實。因為寫得出來未必是真的懂,但不懂一定寫不出來。有些醫師覺得自己病歷寫不好,就拼命學修辭、查單字,但病歷書寫其實和學數學、物理很像,重點不是在公式,而是要去理解背後「為什麼」。
而一個好的,有條理、有架構且易讀的 Plan,能讓值班醫師不必打開額外的東西,看著 Assessment、Plan 就知道病人的處理進度和下一步。而自己寫 Weekly summary 或 Transfer note 時,也能夠順暢地帶入、交代病人重點,無需重新整理。
最重要的是:好的、有效的治療計畫能夠啟動「PDCA 循環」,讓今天的紀錄成為推動明天的治療進度的基石 —— 例如:病人因為心衰竭、水腫,我們決定開一支利尿劑、每十二個小時給一劑並且計畫開始追蹤 I/O,那我們明天是不是就可以透過尿量有沒有達到目標,再來決定下一階段的利尿劑用量?又或者病人因為發燒、診斷肺炎入院,我們從今天開始給予 Levofloxacin 750 mg QD,因為理論上有效的抗生素會讓病人在 48 到 72 小時候不再發燒,所以我們是不是可以連帶制定一個三天後抽血驗白血球和 CRP 的計畫,並且在三天後根據數據決定抗生素要不要降階、維持或升級?
做出決策之後,又會產生新的 Subjective 和 Objective,做出新的評估⋯⋯週而復始,這就是病人照護的 PDCA 循環,一個護送病人平安出院的正向螺旋。
所以,Plan 到底該怎麼寫?我建議從邏輯(內裏)以及格式(外表)上來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