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筆記人生
Viewing all 17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醫學簡報講座心得】林國盟

$
0
0



作者:林國盟(藥師)

離開醫院來到業界工作半年了,因為工作內容需要常常要用簡報向別人傳達訊息,因此如何讓簡報成為一項說故事的加分工具就非常重要了(因為看過太多簡報slide是讓人更搞不懂的扣分內容了)。

追蹤簡報製作相關的粉絲頁也一段時間了,意外看到今天的speaker李醫師有開課訊息立馬報名,原因之一是常常看到李醫師分享的實戰影片、不吝情的分享實作經驗,另外是工作的客戶就是醫師,如果能了解客戶的溝通語言,就能做出更精準的剪報讓客戶秒懂我們要傳達的產品訊息。

閱讀更多 »

圖表全放字太小?五字訣「剪拼大補註」

給 PGY:我看見的萬芳內科與仁愛內科(上)

$
0
0





註:仁愛醫院正式名稱為「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但為方便,以下簡稱「仁愛」

(小聲明:如果你非醫學本科點進來閱覽,文章中有關薪資的部分,可能會造成一部分人不舒服,若造成這種感覺,先行致歉。)
















其實早在去年十一月時,我就已經把比較表格做出來了;但一來當時才到萬芳報到不到三個月,怕自己多少有些觀察不透徹的地方;二來當時熟識的學長姐不過多,許多資訊都還有待確認,所以就遲遲沒發表。

而如今(2017年3月),我到萬芳內科滿半年了,回頭看這張表格除了部分需要調整,大致上沒有太多錯誤。加上這兩個月各家醫院陸續放榜,PGY 們錄取的當然開心,但沒錄取的也得開始找另一個落腳處 —— 就像我一年前一樣。因此,將這兩間持續在招生的內科做個比較,分享一下自己的主觀經驗,也期待對還在面試路上的學弟妹們有些幫助。

在此強調:以下所有分析都屬於「個人意見」,保證不客觀喔!而選來比較的項目,也是我個人選擇在哪裡工作比較重要的,或許跟你的不一樣,所以如果有我沒提到的部分,也歡迎你私訊我的個人臉書。

以下是我選擇的 10 個比較項目的總覽:

  1. 位置與交通
  2. 薪資
  3. 照顧床數
  4. PM Off
  5. 跟 Team 方式(病房制或主治醫師制)
  6. 可訓練的次專科
  7. Clerk 和 Intern
  8. PGY
  9. 層級
  10. 對安寧


(1-4 會在上篇,5-8 中篇,9-10 下篇)




(勘誤:代訓科別補充)



一、位置與交通:仁愛大獲全勝,萬芳其實不差


如果你跟我一樣,早上總希望多個十分鐘可以睡但總覺得晨會真的好早,那交通便利性一定要納入選擇醫院的考量。

在這點上,位於天龍國大安區四個捷運站中間點(忠孝復興、忠孝敦化、大安、信義安和)且擁有公車專用道的仁愛路上的仁愛,交通便利性除了台大醫院,我真的想不出第二間能夠跟他匹敵。

猶記得一年前,我在仁愛上班,租屋處在仁愛路/杭州南路的巷子裡。每天早上八點的晨會,我就算七點四十才醒來,簡單梳妝套個衣服衝到仁愛路,隨便跳上一班公車,八點也能準時到院;而下班後有閒情逸致,慢慢沿著林蔭如畫的仁愛路走回租屋處,也不過就二、三十分鐘。

如果不急著回去,從仁愛走路不到十分鐘就到台北市最熱鬧的東區,敦南誠品更是我兩、三天就造訪一次的聖地。想買瓶葡萄酒?參加品酒會?上課?聽演講?約會要找餐酒館?耍孤僻裝文青窩咖啡廳?只要在仁愛上班,這些都是基本配備,是兩倍的薪水也買不到的優勢。

印象深刻的一場以起司為主題的品酒會⋯⋯猜猜我在哪?

相形之下,萬芳醫院給人的感覺好像「有點偏僻」,似乎是「一般台北人沒事根本不會到的區域」⋯⋯恩,至少以前我是這樣認為啦!所以當初在申請住院醫師時,我從沒想過要來這間「好遠啊」的醫院。但其實,由於醫院就在捷運站出口,所以萬芳醫院的大眾交通依然很有優勢 —— 要知道,雖然仁愛附近有四個捷運站,但走路至少都要 5 到 10 分鐘,但出萬芳大門不用 100 步就是刷票閘口啊!

實際距離呢?列車從萬芳醫院捷運站出發,抵達忠孝復興站也不過 14 分鐘,轉車到台北車站怎麼算也不會超過 30 分鐘,要比我們想像中的快速許多。而且萬芳醫院和新店、公館都一樣位處台北南區,所以如果下班後想要到公館商圈買衣服、喝撞奶、逛二手書,其實從萬芳坐公車還比從仁愛方便呢!

萬芳附近到處都是學校,與位處商業區的仁愛味道相當不同

當然,如果把商圈考慮進去,萬芳附近以警專、中國科大、萬芳高中學生為消費主力的店面、攤販,逛起來當然不比東區過癮,但該有的全聯或日用雜貨店也不虞匱乏。而且文山區租屋畢竟比大安區來得便宜,同樣一萬五在萬芳附近能租到品質不錯、屋齡十年以內的獨立套房(電梯大樓社區),但在大安區可能有個還OK的分租套房就偷笑了。

總而言之,仁愛與萬芳的交通便利性與位置各有其優勢,適合不同生活型態的人:

如果你很愛逛街,討厭通勤,極重視生活品質與品味並不怕花錢,仁愛不錯;

如果你喜歡住市郊,下班會想早點回家,但偶爾也會想逛街,就選萬芳吧。



二、薪資:伯仲之間,大同小異


不會大富大貴,但也不會買不起(圖為今年一月我買的單眼相機:CANON 750D)

在薪資水平上,萬芳內科與仁愛內科就我所知,多落在 95 到 100K 的水平之間(有時候會因為病歷獎金、值班費。跟其他醫院比起來,這個數字說不上多了不起,甚至,有些人會覺得有點少。

但我想點出的是:無論是萬芳或仁愛內科,都是一個讓你賺了錢有力氣、時間去花的地方

如果賺了錢沒力氣、時間去花,要麼存在銀行頂多變成存摺上的數字,要麼有人自然會幫你花掉(?),所以,與其在住院醫師時代汲汲營營追求最高的薪水,我個人認為有一份適中的薪水,並且讓我們有精力去研究怎麼花錢來拓展興趣、結交益友,這才是生活之道。

所以,與其計較數字,不如關心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 而這就帶出第三點:照顧床數。




三、照顧床數(工作 Loading)—— 10 床上下,最多 15


床數太多,下班就會彌留啊⋯⋯


與薪水一樣,無獨有偶,萬芳與仁愛內科另一個相似點就是照顧床數(工作 Loading)。如標題,兩邊住院醫師的照顧床數多在 10 床上下,而萬芳更有照顧床數超過 15 床,總醫師會主動干預、安排的傳統。這點進一步保障了住院醫師的工時與負擔。

在這樣的工作量下,只要習慣系統並抓好主治醫師的工作節奏,每天工作到五、六點就可以下班並非難事。來到萬芳半年,我只有五天左右在醫院待到八點之後 —— 而多數情況是我為了準備隔天的報告或禮拜五要寫 Weekly Summary 所以弄比較晚。

或許在老一輩的醫師裡看起來這麼早離開醫院非常刺眼,但我們也不必諱言許多人目前更傾向把醫療「當做一份工作而非終身奉獻的志業」的事實。在此前提之下,上述的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除了做個好醫師更當一個稱職的好爸爸、好男友,就成為一堂在醫院學不到、大老無法教的必修課題

但有心力修這個學分的前提,就是照顧的床數不能太多。

因為有 PM OFF,我才能拍到這麼美麗的藍天

除了床數,萬芳與仁愛內科的值班品質也相去不遠 —— 相較於某些醫院值班時段動輒接個 10 幾床新病人病歷都用複製貼上,這兩間內科的新病人數多在 3 到 5 人之間(假日會多一點)。而萬芳因為有實習醫師分擔,需要撰寫的入院病摘就又比仁愛少些。

綜合上述,我個人認為這兩家內科的工作 Loading 都算合理,再加上這一年來兩邊都開始強力推行無比確實的 PM off ,真的是好棒棒好貼心啊!真的要給位於過渡期的學長姐們按個讚,畢竟他們當年沒有這款福利,而如今為了學弟妹的壽命居然要身先士卒燃燒自己。身為既得利益者,又怎能不幫他們打打廣告?

特別感謝每次 Cover 我打 CVC 的 R3 基爺


(待續)











給 PGY:我看見的萬芳內科與仁愛內科(中)

$
0
0



中篇要分享的是第五到第八個評估點,分別是:

5. 跟 Team 方式(病房制或主治醫師制)
6. 可訓練的次專科
7. Clerk 和 Intern  和   8. PGY

(上篇請點這裡


正文開始前還是想澄清一下:這系列文章並沒有打算偏袒哪一家內科 —— 事實上,我希望兩家都招滿,畢竟偏袒哪家對我也沒有任何好處,萬芳再怎麼塞也只剩下兩、三個名額(截至 2017/03/16),我也不期望所有還沒落腳處的 PGY 通通擠來萬芳,那只會造成學長姐和主任面試的困擾,真的沒有必要啊!

這系列文章的目的如下:「公評」。我覺得與其把自己所在的科部說的多好多好(然後其實大家都在做一樣的事),不如跳脫出自己萬芳住院醫師的身份,單純以一個經驗分享者的角度來呈現我所認識的兩間內科,然後讓大家去評斷自己比較適合哪裡。

就像是網路上比較A牌掃地機跟B牌兩家特色的「開箱文」,我不否認是希望大家對萬芳和仁愛多一點關注,同時也讓我自己越來越貧瘠的部落格多點流量。而我也希望大家體諒 —— 寫這些文章做這些比較是要花力氣的,而我花費時間生出這個作品,如果能對需要的人(面試者)有好處,而我也能實現我的目的(兩間醫院得到關注、部落格流量),不是很好嗎?

然後,還是希望強調一下:畢竟我在仁愛內科的時候身分是 PGY 而不是 R,而且待的時間比較短(只有三個月),所以有些事情看得不夠透徹的地方,也希望大家不吝提點、批評。完畢,以下進入正題。








五、跟 Team 方式:仁愛採病房制、萬芳採主治醫師制


無論在仁愛還是萬芳,感染科主任每每都像汪洋中的救生筏,
是令人尊敬無比的大神級人物啊!(圖為仁愛感染科主任蘇振義醫師)

顧名思義,在仁愛我們以單一一個病房為主要服務對象,而在萬芳我們則是一次跟一個主治醫師。

前者的好處在於「不用跑來跑去」,但同時間照顧多位主治醫師的病人是家常便飯。由於仁愛是地區醫院,在佔床率要求與急診掌握簽床權力的兩種特性夾擠之下,「專科病房一般化」幾乎是無法逆轉的事實

換句話說,假設我守的是原先劃分為肝膽腸胃科的 11 西病房,但手上同時有 GI、CHEST、Infection 不同科不同醫師的病人的狀況完全是家常便飯。個人分散度最高紀錄是 12 個病人分屬 9 個不同主治醫師,如此結果就是雖然不必在不同病房跑來跑去,但工作節奏很容易被不同主治醫師極難掌控的查房時間表切得細碎,陷入「這邊還沒忙完又得離開座位」的窘境。

因此,作為「彌補」,仁愛內科有個不成文規定 —— 每個住院醫師剛換到一個病房,就可以先選擇(先搶先贏)一台自己專屬的電腦,有點像是一般上班族的工作桌,這樣回來後就能比較快重新接續前一份工作,算是給住院醫師的一個小小福利。

因為固定在一個病房,所以才能把待處理的病歷這樣堆起來(誤)


與此對照,萬芳醫院採取的是光譜另一端的「主治醫師制」,也就是一個住院醫師一個月內只會跟特定的一位/群主治醫師(後者發生在如果一個主治醫師病人太少的情形下,例如在心臟內科)。好處是每天查房時間容易掌控,住院醫師更方便安排自己的工作節奏;但壞處是 —— 在佔床率要求與急診掌握簽床權力的兩種特性夾擠之下,病人分散在不同樓層幾乎是無法挑戰的鐵律

我最高紀錄是,12 個病人,分散在四個樓層的六個不同病房。倒不是說爬樓梯很累,而是對我這種極重視工作效率並且熱衷於改善工作流程的人來說,一天重複五次「在一個病房寫完病歷就得離開到另一個病房重新找電腦重新找出病歷重新打開視窗」簡直是場惡夢!而由於住院醫師這種有如遊牧民族的特性,幾乎在各護理站自然也不會有「專屬」的電腦(註1),甚至時不時還會面對所有電腦使用中,得到對面護理站去開醫令的窘境。

說實話,對於病人分散這件事,我也曾偷偷在自己的日記裡多次抱怨。但抱怨又能如何?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行業,年輕醫師學習去適應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幸好,萬芳內科今年已全面推行醫囑電子化,至少,我們不用為了一顆普拿疼從九樓跑到十一樓。

這兩種制度都不完美,各有利弊,我想這就是規模較小的,以社區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醫院都會遇到的問題吧!


在以病房制的為主的醫院工作,一天走不到 2000 步是家常便飯啊(QQ)




六、可訓練的次專科

再次感謝來自仁愛的網友勘誤


作為醫學中心,萬芳醫院在次專科訓練上較有優勢:內科部分,除了風濕免疫科,只要學會有名額就都可以訓練,不管未來想操內視鏡還是想玩抗生素,到了 R3 要面臨醫學生涯第二次抓周時,幾乎不用擔心因為無法訓練而必須以減薪、改變生活型態與通勤習慣為代價,到另外一家醫院從頭開始

而仁愛在本院可訓練的次專科有 GI, Meta (Endocrine) 和 Chest ,其他科別需要到台大、榮總等願代訓,例如三年前紅到半邊天的腰子科(Nephro)就無法,對於不太喜歡更動生活型態的人來說,有點可惜。

當然,也不是說換醫院訓練就世界末日,但我的考量點是:在現行訓練制度下,住院醫師第三年時,男生 30 歲,女生多半也接近 30 (以上不納入重考、延畢或個人因素,故實際年齡可能更大)。普遍來說,許多人開始有穩定對象正在規劃未來,甚至已經結婚共組家庭。如果這個時間點還要考慮為了代訓而減薪、改變生活,勢必衝擊到跟另一半的既有規劃。

不過,也有些人天生就習慣不斷變動的生活,不計較薪水,也未必有「家累」需要考量。如果你是這種幸運兒,第六點將不會造成你任何困擾,姑且可以當作宣澤的杞人憂天。




七&八 Clerk、Intern、PGY:萬芳三者不絕,仁愛有 PGY



由於屬於北醫體系,萬芳的 Clerk、Intern 可說是源源不絕,直接帶來的好處當然就是導尿管、鼻胃管、動脈血不用住院醫師出馬,值班接病人也不用自己做心電圖,真是豪棒棒啊!簡直是初嘗權力的甘甜呢嘿嘿嘿(無恥)

不過,敢指定人家做事,當然也不能媳婦熬成婆一副看戲心態。在萬芳,教學可是從住院醫師到主治醫師乃至資深教授都無比重視的一項價值,從值班時會被指定要 Cover 、Teaching 學弟妹接病人,到每週一定期舉行的 Challenge Round,都體現了學長姊親身教學的以身作則。

而看著 R4、R5 被我們一 Call 就都毫無怨尤地支援 CVC、Lumbar puncture,我們又怎麼好意思在 Intern 接完一個因為喘入院的病人時,不順便指導一下心臟衰竭惡化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覺得我偏袒萬芳,但是這樣嗎?

我們就打開天窗吧 —— 有些人其實對教學,就是一點興趣都沒有,他們更期待的是每天最短時間把工作完成然後念書或做自己的研究、早點下班。在此前提下,如果每天有個 Intern 在他身邊晃來晃去,三不五時還要請他 Cover Procedure 或病情解釋 ⋯⋯ 我相信他有的更多是壓力而非喜悅。

就算自詡有教學熱情,值班隔天還是比較想回家睡覺啊⋯⋯

臨床厲害的醫師未必擅長教學,擅長教學的醫師未必熱衷研究。但你說哪種人比較厲害或值得稱許嗎?我覺得不,這就像有人喜歡吃生魚片有人喜歡烤熟了沾檸檬汁一樣,各有所好罷了。

而仁愛內科的 Intern 、clerk 相對少很多,所以雖然還是有教學任務,但 loading 相對萬芳來得輕,這也是兩家內科的不同點。

當然,作為不用教學 Intern 的代價,foley 請自己 on (笑)。

至於 PGY,兩家醫院的都會有固定的人數,差異不大,不多贅述。






註1:在萬芳少數病房還是會有本質是主治醫師制,但實際執行狀況類似病房制的情形,例如心臟內科、血液腫瘤科,以及 PGY 所在的一般內科病房。


(待續)



給 PGY:我看見的萬芳內科與仁愛內科(下)

戰士堅持筆耕,我有理由逃避? —— 傅志遠醫師新書發表會有感

$
0
0
以往參加新書發表會,我總是纏著作者問完筆記裡最後一個問題,甚至跟著他走去捷運站,一路上逮機會更了解他一點,就像迷妹追星追到機場。



但今天這位作者,我捨不得——因為,他是一位外傷科醫師,一位在刀傷槍傷破肚流腸裡,好不容易才擠出假日的前輩。

我和前輩有諸多主觀、客觀上的相似之處:屬龍、摩羯座、一月生日(差兩天)、大學時曾有一段意義非凡的「繞路」,也都喜歡用文字抒發心情。最大的不同,是前輩選擇了工作如戰場的外傷科,而我走入內科。但正因為這些共同點,讓我讀前輩的書時共鳴頻頻,好像在審視自己的人生。
閱讀更多 »

醫學簡報講座心得(賴彥廷)

$
0
0



作者:賴彥廷(林口長庚醫院)

上週日去參加了 李宣澤 醫師主持的醫學簡報實戰講座,原本預計兩個小時的講座,最後延長到了三小時,有賺到的感覺XD

醫學簡報和其他簡報不同,因為有大量的資訊與專業術語,製作上並不一定需要太多設計與美化,清楚的呈現內容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大字流或圖片流PPT有時並不是這麼適合,扁平化圖示其實也不一定會加分。而對於在醫院裡的工作夥伴來說,又常常沒有足夠的時間好好的處理一個case report或journal reading。因此,省時間的處理方式就變得很重要。
我自己對於簡報有一點點小龜毛,圖片文字沒有對齊,或是字型不一大小不一致等等,都會強迫式的去修改,往往也花了很多時間在這些地方上。

所以我更需要有人告訴我怎樣可以做得更快啊!

宣澤自己也是住院醫師,非常了解在醫院的生態,因此在這場講座當中,並不是教導如何做出美美富有設計感的簡報,而是讓我們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做出讓台下秒懂的簡報,簡單說就是提升製作報告的CP值的方式。

閱讀更多 »

醫學簡報講座心得(中國醫PGY謝承祐)

$
0
0
醫學簡報講座心得  中國醫PGY謝承祐




細節驚豔:
 
在臉書上關注了一陣子的醫學簡報講座,我一直以來便覺得報告是一個態度、一個自我品牌概念、是你的邏輯展現,更是表達你個人的質素,大家都不喜歡被浪費時間與注意力,那麼在PPT的製作與有效的傳遞內容就很重要啦。
 
當我第一手拿到李醫師的名片時,會心一笑並且好感大增,住院醫師便製作了精美且有圖像化icon的名片,加上場地點心與打卡送的百樂筆等細節,都明確地傳達出對課堂的”重視”。

閱讀更多 »

醫學簡報講座心得(台大INTERN李易錚)

$
0
0


本文同意李宣澤醫師轉載於臉書、粉絲團、部落格

自從CLERK時期進醫院開始,每個月至少都會有一到兩次需要報case或journal的機會,但往往能準備的時間並不是很充足,尤其當intern之後開始有臨床的工作需要忙,而且這種「學習」的機會顯然還要持續好幾年,尤其是之後當PGY或R之後,臨床工作只會越來越繁重而能準備報告的時間越來越少,但既然都花時間準備了,就希望台下的聽眾能多少有些收穫,而不只是草草帶過、自己都報得很心虛只想把時間拖完儘快結束,這就是我報名參加這次醫學簡報製作講座的目的。

閱讀更多 »

[醫學簡報講座心得] 李子豪(和信醫院)

$
0
0


作者:李子豪(和信醫院)

最近市面上教人如何做講座的簡報和書籍可以說是越來越多,這股風氣也更由本來就重視表達的商界吹向原本崇尚曖曖內含光的醫界。

而宣澤的課程和市面上其他簡報課程最不一樣的地方就在這是一堂真正的"醫學簡報報課程"他設定的聽眾族群就是白色巨塔裡的這些醫療人員,尤其是這些忙的要死連吃飯都沒時間的實習及住院醫師們。因為時間實在很有限,所以沒有辦法像商用簡報這樣調個顏色字體就可以花上好幾個小時,也沒有辦法把所有的表格圖表都自己重新輸入。

而醫學簡報的另一特點就是資訊量實在太大,滿滿的文字再加上各種的表格及流程圖,實在很難像商業簡報一樣的簡化以及圖像化。

閱讀更多 »

醫學簡報講座心得 呂孟銓醫師

$
0
0


作者:呂孟銓醫師(三軍總醫院)

從2014年,大六I1在三軍總醫院正式實習踏入臨床後,目前為止,經歷了不下20次大大小小不同的Journal meeting及Case report,還有4次的中英文EBM實證醫學報告。每次的報告,目標除了要把報告完成,同時學到有用的knowledge以外,還會根據會議層級的差異,揣摩老師學長們想要我們報的重點是什麼,而需要注意的點有哪些?

不過一旦報告次數變多以後,心態上,就會開始轉化成,只想趕快把架構完成,再把內容一點一滴看懂,然後在練習講稿後就要匆匆正式上場了。其實,每次內心的感覺,都是驚險又心存僥倖的。常常當下被老師們糾正一些問題後,不管是內容或是格式上,過一段時間後就忘記了,也不清楚身為聽眾會有什麼樣的想法。儘管有些重覆的問題其實自己也大概清楚,但在時間不足,及有更多priority要做的情形下,最後都只能繼續反射性的套form,然後放入過多的字,外加因求好心切,而塞入許多看似相關卻混亂無規則的附圖⋯⋯

閱讀更多 »

新手買單眼相機,要有 Wifi 功能的三個理由

$
0
0


今年(2017)一月第一次踏入單眼相機的世界時,其實沒想到 WIfi 功能有多麽必要;但這四個月和 750D 的相處過程中,我深刻感覺到沒他真的不行(難怪 Canon 出的新機種都有內建,而且把按鈕越改越明顯),而這也間接影響了我要升級全幅機時,放棄接收朋友的二手 5D3。

所以 Wifi 對新手攝影師有什麼好處呢?我認為,主要在便於「分享」、「修圖」和「備份」三點。


閱讀更多 »

晨起散步小遇險,直把京都作台北

$
0
0
今天早上差點沒被自己嚇死,果然自助旅行就是不斷突破舒適圈的過程。
 
說來很好笑,昨天晚上先是喝了一杯抹茶,然後一直想事情,明明12點在塌塌米上躺平,硬是折騰了半個小時才睡著。然後,想要玩夠本的「大叔心態」讓我又在 5:22 自動醒來——連七點的鬧鐘都還沒響。
 
閱讀更多 »

懶人出遠門,一趟轉新生 —— 因為京都,我對「旅行」徹底改觀

$
0
0
昨天剛入住大阪心齋橋附近的旅館,今天就開始飄起涼颼颼的細雨,一如我現在的心情,暖不起來。
 
或許是平時太少出遠門旅行(上一次三天以上的旅程,要追溯到一年前5/18 到 5/22 的沙巴之旅了),這次京版自助遊的「準備回國症候群」來得又早又猛——從第四天去嵐山竹林之前就開始覺得不對勁,拍完合照之後心情指數更是一路下滑。昨天晚上八點從祇園四条搭電車離開京都前,我幾乎有個衝動想要把 5/25 的機票退掉,再訂個商務旅館玩個三天⋯⋯
 
美美的合照背後,有著深深的恐懼和無奈
當然,衝動歸衝動,端午節還是要回家拜拜,所以沒這麼做。今天早上在吃早餐時,思考為什麼心情起伏會這麼大?是因為想去的地方還沒去(不是,甚至連原本沒有要去的鞍馬/貴船都臨時更動去了)?是景點不如預期(不是?雖然嵐山、西陣的行程沒有預期地好玩,但鞍馬/貴船、二年坂三年坂、伏見稻荷大社都很漂亮,也都有拍到喜歡的照片)?
 

閱讀更多 »

京阪自由行首推景點(1):鞍馬寺 ─ 貴船神社

$
0
0
如果這次自助只能推薦一個景點,而推薦對象又是能走能跑的年輕人,我實在找不到任何理由不把鞍馬 ─ 貴船這條路線牌在第一名。
 

漂亮的獻燈與綠蔭形成的對比就不用贅述了,每一本旅遊書都有分享,但推薦的要點還包括:
 
閱讀更多 »

京阪自由行首推景點(2):舞妓體驗(限女)+ 二年坂

$
0
0
親愛的男士們:如果你愛你的另一半,請一定要帶她去體驗一次舞妓(藝妓)扮裝,我保證這會成為你們畢生最難忘的回憶之一。
 

閱讀更多 »

京阪自由行首推景點(3):伏見稻荷大社

$
0
0


如果綿延不絕的獻燈是我推薦鞍馬寺和貴船神社的主因,那一座一座又一座數都數不完,紅黑對比強烈密密麻麻的絕景「千本鳥居」,當然讓我狂推伏見稻荷大社。


在離開台北之前,我就對這個景點無比期待,到了現場更驚豔於整個神社的規模之大──原本還以為千本鳥居只是進入一個正殿之前的「小裝置」,了不起就跟一個小隧道也差不多,拍拍照也就可以撤了;沒想到,橘紅黑腳的鳥居從山腳一路延伸到山頂(看來日本人在「捐獻」這件事情上真的很熱衷),大小更是從兩、三公尺高到四、五公尺都有,其壯觀用文字真的很難盡述,一定要在現場才能體會其震撼。
閱讀更多 »

【月薪嬌妻】心得速記

$
0
0


.
面對可能的失敗,逃避是沒有用的,而且就算準備充分也不可能保證成功,一定會有 plan 不到的地方,所以要 planning ( Joe 的教導)。
.
真實表達內心的感受,有時比刻意的甜言蜜語更感動人。
閱讀更多 »

學長,記 Tazocin 知道怎麼開就好了,為什麼還要記學名 Piperacillin-Tazobactam?很長欸⋯⋯

$
0
0



作者:李宣澤
     
其實一直想談這個問題,恰好最近萬芳換了一批新的實習醫師,我想是時候了。
  
我覺得這個選擇其實沒有標準答案,畢竟很多主治醫師也都是記商品名多於學名;但就個人經驗顯示,無論是對個人學習、知識傳承,優先記學名而非商品名,其實是更有效率的策略,所以格外推薦剛進醫院的年輕醫師考慮採納。以下是我的三個理由,歡迎大家討論:
 
        
閱讀更多 »

【醫學簡報講座心得】 胡凱君

$
0
0


作者:胡凱君(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5/7 是考完 OSCE 國考的隔天下午,是個風和日麗適合出遊的好日子,不過, 就在幾周前,無意間手機滑到宣澤學長的簡報課程,當下,理性和感性都猛烈驅使著我送出報名清單,呼,報名成功,還好,沒有額滿!

閱讀更多 »
Viewing all 17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