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宣澤(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內科部住院醫師)
首先,感謝電腦玩物站長異塵行者(Esor)對於筆記術的鑽研,如果沒有他,就不會有今天這篇文章的誕生,再次感謝。
前言:為什麼要學「行動導向的病房筆記術」?
在學筆記之前,我們應該先自問一個問題 —— 怎樣算合格/安全的住院醫師?
統合各家說法以及前輩的經驗,至少有以下四個步驟:
1. 記得並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by order)
2. 主動發現問題並且向上級回報
3. 主動發現問題、處理並積極追蹤
4. 主動發現問題、處理並積極追蹤,並將這過程中跳出的問題、思考作為學習的題材,促進自我成長
但跨過這四個階段時,根據經驗的多寡,常遇到以下這些問題:
1. 主治醫師交代的事情丟三落四,或者記下來但提取沒有章法,浪費時間
2. 每天把工作希哩呼嚕處理完一通之後(像打地鼠一樣)因為沒有留下「麵包屑」,回頭來看也不知道自己哪裡需要改善,結果總是等待主治醫師或上級提醒,落於被動
3 主動發現問題,也做出了處理,但卻沒有有效的方式提醒自己後需要追蹤,造成檢驗或檢查開了但沒有人去看,之後突然才有機會想起來
例如:看到低血鈉想起來要驗尿鈉,但因為不是馬上開馬上留到,隔天就忘記了;如果病人的血那後續也恢復正常之後,追蹤的「引子」就更沒有了,造成人力以及醫療資源的浪費
要想在忙碌的工作當中解決上述三個問題,我們需要一套有效的「行動導向」的筆記技術:不只是將上級醫師交代的事情還有最近的病人資料了「記下來」而已,還要讓這份行動筆記隨著病人的進展來迭代和進化,完成商業上的「PDCA循環」,這樣才能夠在有效地隨時掌握病人的現況,並且知道下一步要幹什麼,不管在寫病歷、交班都會順利很多。
那,這一份筆記必須要有什麼樣的架構呢?跟一般常用的、直接印出來就可以抄抄寫寫的病人清單有什麼不同呢?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