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各種原因,最近認識了不少喜歡做簡報的朋友,看到很多人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作品,個人內心深深因這股風氣而欣喜。
不過,關於扁平化的應用,小弟有點想法和大家分享。
常看到有人把從 noun project 或 google 來的圖示放的很大,甚至兩、三個圖示就佔滿一面投影片。這或許是想達成「圖像化方便人理解」的目的?但我個人認為這麼做並不很恰當。
為什麼呢?因為這種極度簡化的圖示,設計之初的目標就是是讓人「眼睛一掃就秒懂」,所以理所當然不打算承載很多的資訊,也就不需要大圖——這是希望呈現「細節」才會做的。
例如,如果我想要呈現病人實際照出來的X光,當然是在螢幕上放的越大越好;但我如果只是想告訴聽眾「病人做了X光」這件事,把一個肺部的圖示放到整張投影大,應該也很奇怪吧?
為什麼奇怪?因為把沒有細節資訊的極簡圖示一旦放大,就像只是在白色的餐桌上在鋪一張紅色的桌巾一樣,很容易讓人覺得兩者都是背景,而沒有要呈現的物品,很容易讓人感覺:
這圖這麼大,裡面又空空的,他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如果整場簡報都是這樣的設計,在專業簡報自然很容易被批評不紮實。
所以應該怎麼做?我個人的建議如下兩點:
一、縮小到人家看得見的程度就好,寧可留白。觀察生活中的應用,不管是廁所、安全門、還是禮讓老弱婦孺,不都是這樣嗎?
二、搭配適量的文字。既然圖示能夠傳達的資訊很有限,那就用文字來做補充說明吧!這也是人性——懂了之後就會想知道更多。
圖示的任務是給予「概念」,那細節自然還是交給文字最有效率。但要注意大小和空間的排版,這個可以多觀察誠品書店或者星巴克的店家的文宣設計。
不曉得大家對扁平化應用有什麼想法呢?歡迎討論討論!
覺得這篇文章有用/有趣嗎? 請按讚或分享;
或者對於「扁平化圖示」有任何疑問或想法,歡迎在下方留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