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筆記人生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72

「假掰」的三大壞處 —— 好懂,才是王道

$
0
0





作者:李宣澤

上星期去參加了一堂葡萄酒課程,有件事情格外讓我上心 —— 那就是有些人會刻意把容易理解的名詞,用聽不懂的話來講。其中常見的,就是硬要「用『英文』講其實用中文很容易理解的名詞」。

直接說結論吧!我對能用中文講會更清楚的事情,卻故意用英文(以顯示自己的優越?),非常不贊同。雖說人學了某些新東西會想透過這種「假掰」來突顯自己跟別人不一樣,但我認為這種行為至少有以下三種壞處。不論讀者們覺得如何,我都建議三思:


壞處一、假掰,讓我們顯得裝模作樣


簡單來說,就是「臭屁」。

「假掰」提高初學者的學習門檻。明明中文兩個字「柑橘」可以理解,卻偏用「citrus」這個較少見的單字,誰聽得懂啊!?還不如說「Orange」還比較好懂咧。當然,就定義而言,citrus 跟 Orange 並不能劃上等號;但如果想傳達「柑橘」這個概念,為什麼不直接講中文 —— 或至少,用 Orange 取代呢?

最愚蠢的,莫過於用「strawberry」講草莓;「blueberry」講藍莓。拜託~!這兩種食物在台灣還不夠常見嘛?用中文講大家根本直接「秒懂」,何必用英文敘述,造成大家理解上的困擾?

(補充:生活說也不時聽到有人用「Manager」代稱「經理」,或者「Proposal」,代稱「提案」。這些,我也認為毫無必要。)

事實上,因「假掰」而墊高的學習門檻,無疑是台灣人對葡萄酒有莫名崇拜和畏懼情緒的主因。國外專家時常主張,形容葡萄酒時應多用生活中「淺顯易懂」的例子來形容香味、口味等性質。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我們需要用看似專業的名詞,來隔閡自己同胞學習新知?

日常生活中,如果真要用英文代替中文,唯一理由應只有「使用英文較中文更容易理解」,要不然就是專業人士之間的的聚會,大家有共同語言不會因為英文有溝通障礙時。就像醫院裡也常常出現用「抽 GAS」代替「採取動脈血」;「on CVC」取代「置入中心靜脈導管」。

但,相信讀者們也注意到了,這種情形多出現在「專業人士之間」,而非專業人士與一般民眾。所以,刻意「假掰」衍伸出第二個壞處 —— 就會增加人與人的距離感。


壞處二、假掰,讓我們離群眾更遠


圖片來源:http://images.nymag.com/news/features/


有些人可能認為,刻意使用一些「看起來很專業」的名詞,會讓人覺得自己很猛很厲害好棒棒。但事實上,最尷尬的是,如果讓人 Google 一下後發覺:
「哦,也沒什麼嘛,原來就是 OOXX....」
馬上,瞬間,這個人就會被發現只是在裝模作樣,反而形象扣分、失去友誼。這就像如果醫師把跟運動飲料成分差不多(去掉糖分),加入了一些常見的電解質的點滴說成:
這瓶點滴摻了 Sodium、Potassium、Chloride,對你的 Blood Pressure 有提升的 Benefit。
他的「醫病溝通」一定會被打零分,因為講了跟沒講也差不了多少。

有句前輩的名言說得好:「專業是用他聽得懂的語言,讓他理解原本不懂的事情」。人們天性喜歡和「跟自己一國」的人在一起,而不傾向親近講一堆聽不懂的東西的人。所以,除非想要交到一群一樣裝模作樣的人,我個人建議還是把話講得淺顯易懂些。畢竟,贏得新朋友,要比顯得「有面子」、「比較高級」實際多了。

所以,假掰的第三個壞處,就是「失去友誼」。


壞處三、假掰,讓我們失去可能的友誼




人生最大樂事,莫過於透過分享自己的長處,來結交益友,相互交流,激盪火花,創造機會。但,如果我刻意用假掰顯得自己很了不起,疏遠自己和人們的距離,我很有可能就在沾沾自喜中,失去一段可能綿延一輩子,甚至無限增值的友誼。靜心一想,這豈不太傻了嗎?

就像我讀到「醫學系」又怎樣?充其量就是比較會考試罷了,有什麼資格「顯擺」?醫學的初衷就是要解決人們的健康問題,那我為什麼要用專業術語把他搞的晦澀難懂,然後病人在疾病前毫無概念時,責怪他們「不做功課」?

如果要說人生有什麼鐵則,我想「與人合作」無論在哪個國家均一體適用。所以,一切降低合作門檻的行為,我們都應該練習、練習,再練習。假掰?這種中古世紀貴族用來顯現自己跟平民階級落差的過時作法,就讓他走入歷史吧!


結語:假掰不是罪惡,但須因地制宜


最後,還是要為假掰這種行為說句好話 —— 我們不是不能假掰,因為適當的假掰,就像食物裡面加點辣椒粉一樣,能夠在社交場合提升氣氛,輔以自嘲,更具風味。但就像天天搞笑讓人家覺得「不正經」不太好,天天假掰也會讓人覺得如上述般地臭屁、有距離、不想親近。

這不是一門容易掌握的社交技巧,所以保守如我,在能有把握之前,還是會盡可能把難懂的事情搞得簡單些。至少,我能得到一個「恍然大悟」的喜悅眼神 —— 這不就是我們跨界學習,並持續分享的動力嗎?






覺得這篇文章有用/有趣嗎? 請按讚或分享; 
或者對於「假掰」有任何疑問或想法,歡迎在下方留言版留言。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72

Trending Articles